服务热线4000000000
您好,欢迎来到世界全媒体网络电视台!

服务热线4000000000
独家访

第十一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评定启动,推动质量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5-08-20

阅读:0

作者:李琪

[摘要] 8月19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十一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评定工作的有关情况。

图片1

       8月19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十一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评定工作的有关情况。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惠银安、质量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向彬、质量发展处副处长肖卓,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单玮、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峨出席发布会。

       质量奖意义深远,树立行业标杆

       省长质量奖是辽宁省政府设立的我省质量领域最高荣誉。全球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其目的在于树立质量标杆,引导和激励更多组织特别是广大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 图片2

       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惠银安介绍,开展省长质量奖评定意义重大。它为企业树立了明确的质量标杆,获奖企业如同行业灯塔,指引其他企业前行;意味着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受益,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也是提升我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面振兴以及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

       评定程序严谨,多举措保障公平公正

       辽宁省省长质量奖每两年评定一届,每届获奖数量不超过10个,其中金奖不超过3个,银奖不超过7个。评定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程序包括发布公告、组织申报、部门推荐、资格审查、资料评审、现场评审、陈述答辩、综合评价、审议公示、审定报批等10个环节,评定过程邀请知名学者、质量专家等广泛参与。

       自2009年起,今年已是第十一届省长质量奖评定,共有72家次企业获奖。今年,省市场监管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注重评定工作导向,强化质量主体意识,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考察数字赋能和智能制造等要素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中的应用;寓服务于评定全过程,增强申报企业获得感,评定前开展公益性申报培训、优化申报表设计等,评定中专家全面诊断,评定后反馈评审报告;强化制度落实,形成系统性工作规范,随机抽取评审专家且省外专家超三分之二,采取多层级合议、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等制度。 图片3

       做好“后半篇文章”,发挥示范与监管作用

       发布会强调,要精心做好省长质量奖评定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一方面,充分发挥省长质量奖示范带动作用。辽宁首创建设卓越质量管理创新推广平台,已建设二期共20家,第三期10家正在推进建设。这些平台开展培训、传播质量文化等活动,2024年组织各类培训百余场,超1000家企业参与,还召开了14场卓越质量管理助力产业提升大会,带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另一方面,持续加强获奖企业的质量监管。建立对获奖组织的动态管理制度,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其保持荣誉。若获奖组织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将撤销其奖项;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也将撤销荣誉并曝光。

       目前,第十一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评定工作已经启动,省市场监管局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谨的工作态度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省长质量奖的激励引导作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提供坚实质量保障。广大媒体也将持续关注此次评定工作,共同营造重视质量、追求卓越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闻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及往届获奖企业代表围绕评定工作安排、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发挥、企业获奖收获等热点问题,回应了现场记者们的提问,并且详解第十一届省长质量奖评定全流程。 图片4

       针对记者提出的本届省长质量奖评定工作安排问题,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向彬详细介绍了十大评定环节。

       向彬表示,评定工作严格依照《辽宁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实施:一是8月12日已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评定通告,方便申报组织获取信息;二是近期将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并设立专项咨询热线,助力申报组织精准编制材料;三是由省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初步审查并形成推荐名单;四是通过信息查询、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资格审查,形成受理名单后公示;五是组建专家组进行资料评审,确定进入现场评审和陈述答辩的组织名单;六是专家组实地考察组织质量管理创新成果等关键信息;七是通过组织陈述和专家提问的方式开展陈述答辩,考察高层领导质量管理理念;八是综合现场评审和陈述答辩分数,形成建议获奖名单;九是经评委会审议确定初选名单并公示;十是报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授奖决定。

此外,向彬特别说明,在辽宁省行政区域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类组织,只要符合《管理办法》基本条件且不在限制范围内,均可自愿申报。

       质量基础设施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图片5

       面对“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的提问,省市场局质量发展处副处长肖卓介绍了质量强链工作的四大举措及成效。

       肖卓表示,省市场监管局聚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了“1+16”质量强链工作体系,围绕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遴选工业机器人、氢能等16个重点产业链推进质量提升。创新形成“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提升模式,组织20家链长单位、24家链主企业、95家技术机构及1755家链上企业协同发力。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梳理质量问题、政策和攻关项目3张清单,实施118个重点攻关项目;建设116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累计服务企业3.6万余家次。经过两年努力,已新增国家标准147项、计量标准规范79项,解决质量技术问题788项,工业机器人产业入围全国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氢能等7个产业链入围全国百个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二,质量强链工作获市场监管总局肯定。

       获奖企业分享:质量奖是“体检仪”更是“加速器”

图片6

       针对企业获奖收获的提问,往届获奖企业代表结合实践分享了深刻体会。

       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单玮表示,政府质量奖绝非简单的荣誉授予,而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他比喻评定过程是一把“精准标尺”,通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企业“画像”,既让企业看清自身管理水平,也明确了改进方向。“这是一次全方位‘体检’,更是一次赋能。”单玮介绍,借助参评契机,沈鼓集团解决了200多项关键装备“卡脖子”问题,实现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连续斩获省市及国家级质量奖项,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

图片7

       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峨则分享了五年参评的实践感悟。她强调,参评质量奖必须是“一把手工程”,需将其纳入企业中长期战略,形成高层引领、全员参与的推进机制。“参评过程价值远大于结果。”高峨表示,通过对标卓越绩效准则,企业实现了从“结果管控”到“过程精益”的转变,建成卓越质量管理创新推广平台,2024年接待访客近5000人次,还将“质量月”升级为“质量季”,推动管理长效发展。凭借持续改进,企业于2023年斩获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经营质量和品牌美誉度稳步提升。她呼吁更多企业以评促改,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辽宁省政府新闻办)

责任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