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干部的“唯一”与“之一”看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应当辩证思考“唯一”和“之一”的关系,既要激发干部自身想要成为“唯一”的内在动力,也要培育更多“之一”的干部作为储备,让干部在对标学习、相互超越中更加成熟。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干部“争当唯一”的强烈愿望。“唯一”代表着干部个体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干部在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成为“唯一”的动力,源于自身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岗位职责的高度认同,也源于组织上的激励和个人自豪感、成就感的获得。要加大对“唯一”干部的发现和培养使用力度,尤其是在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科技创新等领域重要岗位发现专业能力突出、敢于担当作为的“不可替代性”干部。要科学建立对“唯一”干部的激励机制,将评先评优向“唯一”干部倾斜,拓宽他们职务职级晋升的空间。要加强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宣传,树立榜样典型、强化目标导向,让更多的干部深刻认识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使命,更加有效激发干部不甘平庸、争当“唯一”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加强储备培养,消除干部“成为之一”的本领恐慌。在现实工作中会发现,一些关键岗位干部的调整找不到“平替”,这也反映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对“唯一”干部存在的“警惕性”不足。在干部的选育管用工作中,要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既要激励干部成为“唯一”,也要聚焦“唯一”干部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储备后备干部,让“唯一”干部具有“可替代性”,更利于推动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发展。要拓宽储备人选来源渠道,灵活运用组织推荐、无任用调研等多种方式,针对重要关键岗位,按照干部年龄、专业、特点等分类储备一批定向人选。要开展阶梯式培养,按照先理论培训进行思想淬炼、再选派一线吃劲岗位实践锻炼的方式,不断检验和提升干部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帮助干部消除“本领恐慌”,有计划、系统性的将成熟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任职,不断推动关键岗位干部从“唯一”到“之一”。
构建良性循环,实现干部“唯一”“之一”的相互促进。干部自身追求“唯一”的过程,将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创新思路和成功范式,而“之一”干部群体的壮大,为个体持续进步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形成良性循环。要持续优化制度措施,完善干部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以及综合分析研判的“四位一体”式评价体系,精准识别“唯一”干部。要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切实打破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弊端,大力使用“唯一”干部,激励其更加担当作为。要关注干部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提供丰富的岗位历练机会,对标“唯一”干部标准,让优秀干部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培育更多“之一”干部,既点燃个体奋斗激情,又推动整体素质跃升,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入持久动能。
供稿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委组织部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