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印发,犹如为党政机关拧紧了带头践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紧箍咒”。这一举措进一步压实了党政机关的责任担当,塑造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提升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党员干部更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地过紧日子,从而为人民群众稳稳托起更加美好的生活。
强化刚性约束,压实责任担当。作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杜绝铺张浪费则是作风建设中的关键着力点。本次《条例》的修订,对制度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也更加明晰。针对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差旅审批等,均给出了细致且明确的要求,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坚决反对浪费划定了清晰的底线与不可逾越的红线。党员干部应切实提高自身政治站位,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将《条例》学习、贯彻与宣传视为重要职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在工作中始终秉持过紧日子的理念。同时,要紧密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自我检查与纠正,主动接受群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向铺张浪费行为坚决说“不”。一旦发现问题,需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展现出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与决心。
笃行躬身实践,筑牢作风根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新修订的《条例》清晰要求务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党员干部需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内心深处真正领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对群众辛勤劳动成果的珍视与尊重。我们要实现从过去“被动受缚于约束”到如今“主动投身于践行”的积极转变,将过紧日子的理念,如同细密的针脚渗透至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细微末节之中,从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对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不良风气,必须铁腕整治,绝不姑息迁就,坚决杜绝一切劳民伤财之举,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精准投入到民生建设和发展中,让群众真正受益。
坚守为民初心,提升服务质效。“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率先垂范过紧日子,其核心要义在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到,厉行节约绝非表面上的“节衣缩食”,而是一场需要精打细算、科学统筹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以节用简政为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全面提升。在教育领域,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让孩子们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安心;在养老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怀与保障,让他们安享晚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精准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实际难题与迫切需求,不搞形式主义,多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解忧愁。


抖音